位置:盘查查 > 金融资讯

【财经分析】并购重组“渐入佳境” ,深层次整合考验资本运作智慧

郭慕清 2025-04-21

新华财经上海4月21日电(记者 郭慕清)在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等政策暖风频吹的背景下,市场迎来了并购重组热潮。

近期,广州发布“并购重组十条”,南京出台九条措施支持企业并购重组,上海鼓励民营企业聚焦新质生产力强链补链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并购重组……各地政策密集出台,持续释放出积极信号。

尽管热度攀升,但近日多位业内人士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金融沙龙第一期-并购专题会”上表示,因为并购的多面性、复杂性、专业性、长期性等特点,参与者在实践中面临着重重挑战,比如,估值逻辑不统一、跨境并购面临政策与文化壁垒、国内企业并购整合能力不足、监管审批不确定性高等。如何实现深层次整合,真正实现赋能企业发展,正在成为摆在参与者面前、考验资本运作智慧的“必答题”。

产业协同驱动并购纵深发展

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包含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共披露1647起并购事件,同比上升0.98%;交易规模约7779亿元,同比上升约115.30%,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其中,百亿元规模以上的并购事件共9起,交易规模前三名的事件,都与此前财政部向国有银行进行注资的重大支持性举措相关。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金融分会副会长岳学军表示,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的大环境下,中美关税和贸易争端叠加,产业链有从全球供应链向区域性供应链转变和整合的趋势,部分行业供给端出现产能过剩,需要提高产业效率和进行产业整合;与此同时,考虑到国内IPO“独木桥”和“堰塞湖”现象,大批企业和资本在寻找新的出口,A股正面临着如何从“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变的艰巨挑战。

“在这些大背景下,并购重组是企业与资本实现战略升级、资源整合与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岳学军说。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金融分会轮值副会长马弘也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要迎接挑战,关键在于转变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摆脱劳动密集型依赖,这也是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发展科技产业的重要原因。而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需借助资本力量实现突破。尽管我国资本市场上市企业数量已与美国相当,但在IPO及并购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给并购市场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赋能式并购 聚焦四大升级路径

谈及并购重组的目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民企提及最多的出发点。

对于如何为企业赋能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并购赋能需聚焦四大路径:资源整合、技术跃迁、管理升级、资本优化等。

丹纳赫是全球范围较为成功的产业型 “赋能式” 并购整合公司,自1984年上市以来已经完成400多次并购。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战略投资与并购负责人沈毅认为,公司成功得益于两大核心要素:其一,丹纳赫商业系统(DBS)作为公司运营的基石,从早期聚焦成本控制,到进入医疗健康领域后转向客户价值创造,再到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关注知识产权保护与营收增长,通过数百种标准化工具,形成可落地的管理体系;其二,系统化的并购策略。在标的选择上,优先进入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市场,聚焦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通过DBS系统实现整合增效,不断助力企业发展。

在并购目标筛选与策略上,前黑石子公司高管、并购负责人程杰建议,重点关注三类目标:一是具备独特技术或资源的企业,通过收购可快速获取研发优势;二是细分市场头部企业,实现协同效应;三是处于战略转型期的企业,捕捉其潜在价值。在实际操作中,需建立动态筛选机制,持续跟踪行业内中小企业,即便短期内无明确意向,也应纳入战略储备库。

华泰联合证券执委、并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劳志明指出,中国并购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显著差异。“在估值逻辑上,国际市场注重现金流,采用现金流折现等方法进行估值;而国内多以 PE 估值,更关注报表利润,且部分企业利润通过费用压缩实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长期发展趋势关联性较弱。此外,交易习惯和文化因素也对并购产生影响,中国的并购交易往往更具人文特色。” 劳志明说。

鉴于此,劳志明表示,本土投行不仅要像国际投行一样促成交易、进行估值定价、组织谈判,更要帮助企业通过监管审批,同时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并购方案设计中,投行需兼顾多方利益,追求整体共赢与平衡,避免单一立场。在谈判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商业逻辑、监管要求、利益平衡以及时间因素等。由于并购涉及复杂人性和利益博弈,投行需要具备专业的判断能力和灵活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并购成功率。

据悉,“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金融沙龙第一期-并购专题会”是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金融分会主办,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服务专业委员会、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协办,支持单位为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上海帜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谈瑞

QQ群

扫码进群

标签:

相关推荐

随机推荐